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,包括位於高雄西子灣哨船頭山丘上
的領事官邸、山下領事館;依據最新文史調查研究顯示,打狗英國
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官邸,於1879年完工啟用,係領事居住及
接待使節賓客的場所。
山上的打狗英國領事官邸
山下的打狗英國領事館
由西子灣處,拾級而上,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是台灣最具人氣的
古蹟文化館之一,西面、外觀兩樓、地基依地型建造北低南高。
西北側是目前參觀路線的入口、屋頂至地面裝設竹節式落水管、
樓下四座凹處弧栱立於左半部,整座臺基在迴廊底下及梯底都
設磚栱造型、造型美觀雅致優美,大、小拱圈,左右對稱。
東亞殖民樣式建築,展現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美感,
竹節狀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建築特色,作為排水之用。
紅瓦厝的英國領事官邸,居高臨下,視野佳,西子灣海景、旗后
燈塔、85大樓及港區景觀盡收眼底;我非常喜愛這棟建築之美,
兩層樓紅磚面牆,拱圈和迴廊是本館建築最顯的特色,迴廊建築
適用於擋風、避雨。
迴廊
迴廊
由拱圈俯瞰85大樓及行駛的船隻
遙望旗后燈塔
旗后燈塔
觀賞西子灣海域
南向立面有五組大拱圈和二組小拱圈;西向二樓則有六組大拱圈
和二組小拱圈,富有韻律之美,角隅的拱較小,主要是力學穩固
作用,小拱圈上外表面兩個凹型小圓圈,代表這棟洋樓是維多利
亞時期之代表作。
二個凹型小圓圈,代表這棟洋樓是維多利亞時期之代表作。
大拱圈有5個開口(3大2小)
欄杆上部是堅固的花崗石條,中間以精良的磚工砌出空花欄杆圖案
二式、大拱圈有5個開口(3大2小)、小拱圈有個3開口( 1大2小 ),下
方是迴廊的排雨水孔,切角 45度方便排水,處處顯現西式建築的
和諧與美感。
白花崗石階梯
南面是正面,中央是入口,主入口處的七階石階,石材為 140 年前
福建所產的白石花崗石;入口頂上採用羅馬式的半圓拱圈,迴廊走
道地板鋪設正方紅磚,以【入】造型、表示歡迎入內參訪,東迴廊
走道及樓下走道以六角龜型紅磚塊鋪路、表久久長長。
六角龜型紅磚塊
寬廣的拱圈迴廊走道,英國人特別喜歡在這裡飲用下午茶,享受
悠閒的生活情趣,公餘之外欣賞港區山海交錯的美景,也慰藉了
外交人員外放的鄉愁。目前園區已委外由古典玫瑰園進駐經營,
有二樓迴廊走道用餐區、維多利亞廳及喬治五世廳,民眾可在古
蹟裡喝下午茶、吃牛排。當日我們也點了雙人領事夫人下午茶,
體驗享受一下悠閒的午後時光。(另篇介紹)
北面與東面則無拱圈和迴廊,僅有兩大面牆,及一些白色小窗戶,
輔助通風用途。
登山古道
從山上官邸旁的登山古道往下走到領事館辦公室;古道約200多公尺
,共127階,由蜿蜒曲折的古道由咾咕石、珊瑚礁、花崗石及紅磚建
造而成,高大樹齡的老榕樹,攀附在大岩石上,寬廣樹蔭可遮陽。
古道中間有 Robert Swinho郇和(史溫侯)或稱斯文豪生物踏查的
肖像,生動呈現史溫侯遇上台灣獼猴風貌。Swinhoe(1836-1877)
是英國在台首任副領事及領事也是博物學家,對台灣貢獻極大
,他曾經發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統的中國鳥類名錄和台灣鳥類
名錄。現在台灣記錄的鳥種中,有超過三分之一是 Swinhoe首先
報導的。
數月前,民視科學再發現節目曾經介紹過,史溫侯記錄了當時台灣
的面貌,所保存下來的標本見證了台灣的自然史演變歷程,史溫侯
是台灣自然史拓荒時期最重要的學者,有許多生物是以他命名的。
鳥瞰山下的英國領事館
打狗英國領事館辦公室(含巡捕區與監牢)則設於哨船頭海濱,
兩棟建物以登山古道連結。以前封閉雜草叢生的登山古道已經
整修開放重見天日,這條古道是以前領事自山上官底走到山下
的辦公室的山徑步道!
迴廊及白色的塔斯坎柱最具特色
仿造當年紅瓦白色牆壁的英國領事館辦公室,外觀有著迴廊及白色
的塔斯坎柱最具特色;辦公室內也是由古典玫瑰園經營。後方有一
個三間的牢房遺址,以前誤傳在山上的官底;馬雅各醫治疾病景像
,兩旁有防空洞,複製界碑。
黑色的地方下面是以前的監牢
複製界碑
馬雅各醫治疾病景像
文化局特地在山下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前,打造一批仿真蠟像,重現
當年領事議事氛圍,及當年打狗絡繹不絕的各國人士,哨船頭街景
,領事夫人出門,侍衛遞上洋傘及人力拉車。
領事夫人出門,侍衛遞上洋傘及人力拉車
哨船頭街景
充滿異國風情的古蹟巡禮後,步出英國領事館辦公室,沿著海岸邊
漫步忙碌的旗鼓渡輪進進出出,欣賞各式各樣的船隻,炙熱陽光依舊
,感受高雄魅力無限的港都風采!
拍攝地點:高雄英國領事館及官邸. 103.01.1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