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山河舊名“加禮宛”港。在宜蘭地區,稍微寬一點的溪流,以前常以“港”稱之,冬山河在民國六十五年未整治前又稱“冬山港”。所以之前我讀古籍資料,還一度以為有此一海港呢!
冬山河橋下釣魚樂
新冬山河橋
河岸旁農舍 左前方係仁山植物園 其後為新寮山新寮瀑布
冬山河發源於新寮山(標高1040公尺)之北麓,其上游有新寮溪、舊寮溪、十三份溪、安平坑、照安坑等溪,在太和附近進入平原,經冬山巿區西端穿過宜蘭線鐵路流向東北,至清水附近由五結防潮閘出口,雖然只有短短的廿四公里,流經區域卻涵蓋宜蘭的米倉地帶-冬山鄉和五結鄉。
十三份溪清澈的溪水
冬山河鐵路橋
冬山河之出名始於民國八十年代,下游親水公園開幕,後來宜蘭縣政府舉辦多屆國際童玩節活動,名聲更遠播國際,如今很多人對冬山河的印象,是此光鲜亮麗的外表,殊不知冬山河有一段堪稱坎坷的身世。
舊河道(森林公園旁)
民國六十五年以前冬山河河道彎曲,斷面狹小,中下游河寬只有20公尺,因此颱風季節山洪暴發時,無法將水流順利排入大海,而溢於兩岸廣大地區,造成五結、冬山地區水患,鄉民生命財產受近威脅,期間以民國五十年代與六十年代初期最為嚴重。因此流傳「豬母住樓拱」、「三年沒作大水,豬母戴金耳勾」的俗諺,道盡當地居民對此經常性水患的無奈。
民國六十三年9、10月間宜蘭地區發生連續豪雨及范迪、貝絲颱風接踵來襲,引起潰堤倒屋及交通斷絕之大水災,農田積水近月不退,災情至為慘重。當時行政院蔣院長指示對水患問題速謀解決之道,民國六十四年2月開工,冬山河除將河道拓寬浚渫,局部加以截彎取直,並新闢寬廣河道。整治後之冬山河,河槽斷面寬足、水流平緩,水量穩定,解除人民水患之苦,植物魚類鳥禽等生態繁衍。後由宜蘭縣政府提報「冬山河風景區」,完成河岸綠帶整建及下游親水公園、中游森林公園(冬山河橋)等主體工程,已成為名聞遐邇之觀光親水休閒據點。
正經過鐵路橋的火車
整治後美麗的河堤
冬山河森林公園一景
舊河道景觀
舊河道旁原生植物
以前冬山河旁常見植物
以前常見的野薑花(現以不多見)
舊河道旁 彭蜞菊
目前冬山河中游之森林公園仍可見當年舊河道,兩旁植物景觀保存如當年,自然但有點雜亂,今昔對照,天壤之別。冬山河上的鐵道橋以東地區,昔日水患季節嚴重時有如汪洋,甚至南方澳漁船可航行於此片澤國下游,若非親眼所見,可能無法相信此言為真。冬山街旁的舊河道雖經過整治,但河道寬度保留如昔,冬山子弟可能猶記此龍舟競賽地。再往上游走,可達新寮溪、舊寮溪、十三份溪會流處的太和“雙港嘴”,此為冬山河整治的起點。
冬山街旁的舊河道(已整治)
舊冬山橋(建於民國十九年) 以前是台九線平原段最危險的橋 需兩次急90度轉彎
新寮溪與舊寮溪會流處 雙港嘴
冬山河上游
冬山河人工開挖起點
寬廣美麗的河道(義成橋下)
自有台灣歷史以來,我們的祖先一直與颱風、水患、地震奮鬥共存,也為後代子孫建立更安全與繁榮的家園。今天又逢中秋佳節,本應月圓人團圓,可惜寶島台灣又遇辛樂克 (Sinlaku)颱風,祈求上蒼保佑大家平安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