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東林場的『竹林』火車站,依當年原貌重現的遷移至此,在太平山環山公路未興建前,上太平山非常困難,需利用運送木材簡陋的交通工具上山,多年前曾搭森林火車,從竹林站到土場站,稍事休息後換搭索道流籠越過萬丈深淵,抵達平坦處再換蹦蹦車,重覆數次索道流籠、蹦蹦車,才在驚惶失措中抵達太平山,驚險情景歷歷在目。
(羅東林場竹林車站) (竹林站前的瓷磚做成『年輪』,你發現了嗎?)
(年輪)
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開始太平山伐木作業,直至民國71年太平山林場結束了砍伐作業。開發之初運材利用蘭陽溪水流『放流』,民國13年完成第一架蒸汽集材機,土場至羅東森林鐵路開通,帶動羅東的發展,成為木材集散重鎮,歷經56年歲月,當年奔馳的老火車,為地方交通產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,功成身退隱居在林場內。
(退休的老火車頭 )
(貯木池)
現留存的貯木池,可見證當年羅東木業鼎盛狀況。太平山砍下的原木利用地形坡度,先滑滾至集材軌道以蹦蹦車鐵路運送至集材站,遇險峻山谷則以索道運送,抵達土場卸材場後以平地鐵路接運至羅東貯木場,貯放水中保持木材材質。
(火車廂內)
(滾木台)
(滑滾入貯木池)
竹林站後方有數節綠色的火車廂,擺放桌椅供民眾休憩,鐵道上還有運送木材的火車,綑綁巨大原木,利用池旁的滑木台,將原木滑滾入貯木池內,可防止木材遇熱變形、龜裂及保持木材材質延長使用年限。
(運材的木馬道)
(伐木 倒向口)
(環池步道)
( 輪散莎草)又名(破傘)
(水蠟燭)
(水鳥)
羅東林場現地整建而來的林業文化園區,整個園區種滿樹木,鬰鬰蔥蔥,創造出相當舒適的空間,置身其中,怡然自樂的放慢步伐;綠草如茵的草坪,展示數座大型台灣檜木木雕、各有主題(下篇介紹)及運材的木馬道、伐木的倒向口;寬闊的貯木池四周有環池步道,水生植物相當豐富....,『輪散莎草』有如一把破傘,又名『破傘』,『水蠟燭』,形狀都非常相似,水鴨子在池中遨遊,水鳥累了也在雜草上休息,一輛往台東的火車也在圍牆外呼嘯而過,嚇壞了躲在水草中鳥兒,快速的飛馳而去。
(文化創意中心)
(木頭人正在用望眼鏡賞鳥)
(蝸牛爬上屋瓦)
原林場的宿舍在整修中,套上新衣成為文化創意中心,周圍有各式各樣的木頭人,讓小朋友彩繪比賽,維妙維肖的模樣,讓人會心一笑,你瞧!那三位木頭人正在用望眼鏡賞鳥,用椰子殼做成的蝸牛爬上屋瓦,利用木頭發揮創意。
環池散步後到竹林咖啡屋,坐在遮陽傘下,品嚐焦糖拿鐵咖啡、蛋糕,悠閒的享受這午後時光,注視著蛻變中的林場,好慶幸宜蘭有此另人懷舊的地方。
木雕之美
林場內展示數座大型台灣檜木木雕、藝術家的傑出作品各有主題(下篇介紹)